近年来,中游水文局积极响应上级提出的把水文测报能力融入科技发展现代化行列的要求,搭载着科学技术现代化飞速发展的丰硕成果,正向着水文测报能力全面现代化的方向大跨步迈进。
困难是成就梦想的契机
晋陕峡谷是黄河中游粗泥沙产沙区,也是黄河重要的洪水来源区之一,其最大的水文特点就是水沙异源、含沙量大,聚焦着黄河治理的热点和难点。人民治黄七十余年来,一代代黄河水文人身居荒滩野峡,用赤子般的情怀守望着这段黄河,梦想着全面提升中游水沙的测报能力,为治黄实践提供更为坚实的数据。然而由于大量泥沙的存在,使得世界上针对清水河流开发的先进测验仪器设备无法在黄河中游测区得到很好应用,从而为我们应用水文发展的最新科技成果、提高测报能力造成了很多困难。
但困难,往往也正是成就梦想的契机。2016年,黄委党组决定开展黄河水文测报能力提升工作。2017年以来,中游水文局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多次召开测报能力提升专题会议,安排部署相关工作,深入分析了中游局测报能力提升工作中的不足,针对现实问题和能力提升的需求,提出了具体措施,通过自主研发、大胆引进到改革创新,曾经似乎遥不可及的水文测报现代化梦想,在中游水文人的顽强拼搏、攻坚克难中,正在逐一开出现实之花。
自主研发+大胆引进
——水位观测:由原来单单依靠人工观测水尺,安装了雷达水位计后,釆用非接触式、遥测传输方式,实现水位观测自记,一改过去一下雨就要每半小时上报一次水位信息,基本没法离开断面,要一直在断面附近坚守。现在有了远程视频监控及雷达水位计,在办公室就可以观测水位了,尤其是夜间,探照灯打开,比人工观测还要更加准确。这一变化不但大大减轻了职工劳动强度,最重要的是消除了直接濒临洪水边缘的危险性。在吴堡站建设了智能水位图像识别系统,该系统能够识别水尺图像,将图像转换为水位数据。
——流量测验:2019年,中游水文局与太原理工大学共同研制的吴堡站“吊箱缆道自动化测验平台”,实现了干流站和重要水文站平水期流量测验自动化。在吴堡站建设雷达测流系统,探索洪水期取代浮标的测验方式。在吴堡、府谷站推广以吊箱为载体的ADCP垂线法测流。吊箱测流设施由原来的手动载人吊箱测验,发展成为具有电子测验自动化吊箱平台,该平台可搭载固定雷达测速仪、ADCP、测深仪等设备,测深、测速及平台运行可实现一键完成。具备了自动测流、远程操控等功能。实现遥测人工双功能的自动测流吊箱平台,自动测深、测速、自动计算传输测验数据。采用ADCP测流大大提高了测流的时效性,由原来的流速仪法测流一次需要两个小时左右,变为现在的十几分钟就可完成一次测流。
——泥沙监测:黄河中游测区洪水暴涨暴落,含沙量大,漂浮物多,易产生泥石流,水文站测取泥沙依旧采用人工采样,然而洪水过程通常更多发生在夜间,同时伴有暴雨、雷电、大风天气。冰期测验更是辛苦、危险,这种测验条件下,人工吊箱采样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人工输沙率测验历时长,开展输沙率测验至少需要3人,劳动强度大。就拿吴堡水文站泥沙取样来说,每次大洪水过程至少要采单沙15次才能控制沙峰;一次输沙率测验要布设12条垂线,每条垂线要取4桶沙,一天下来取沙人员胳膊都抬不起来了。
下一步在干流站、重要支流站计划安装同位素泥沙在线监测系统,目前高家川、白家川站已完成土建施工,其余站点待水位下降具备条件后开始土建施工,为同位素泥沙在线监测系统安装创造条件,待投入运行后将可实现泥沙在线监测试点,这是一线水文职工们一件十分渴望的工程,它的投产对水文职工意味着劳动强度的极大减轻。开展了悬移质泥沙处理自动化研究,与传统的悬移质泥沙处理方法相比,该系统具有操作简单、水样分析自动化、信息化等优点,下一步将继续改进过滤装置,进一步提高过滤速度和效率。
——蒸发项目:安装了全自动蒸发监测系统,由原来的人工观测实现了蒸发全自动监测自动数据传输。
——新建了风力风向气象6要素自动监测设备,丰富了水文数据的内容,为国家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
——RG30雷达在线测流系统的投入使用,实现了流速的在线监测。
——为实现水文站无人值守、有人看管水位流量关系单值化建设,2018年前在横山、临镇、高石崖、韩家峁、金鸡沙、河口6站建设了测流槽,2019年在曹坪、李家河、青阳岔、殿市、子长、新市河、大村、旧县、桥头、裴沟、吉县、兴县等12站进行了测验河段整治、新(改)建了测流槽。
以科学管理推进测报提升
——测验管理模式改革:在高家川等10站实施优化测验基础上,2018年对白家川、吉县、旧县3站进行了优化测验分析,2019年对旧县等16站水文测验模式进行了优化分析研究,积极探索测站“有人看管、无人值守,巡测与驻测相结合”的技术管理模式改革。
——规范化管理:泥沙室标准化建设,从天平罩到操作台,从水样桶到水样柜,遵循适用、统一、美观的原则,方便测验的同时,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效果。对温家川等9站降水(蒸发)观测场进行了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改造。对丁家沟等16站进行了水尺标准化及标牌桩点建设,新设水尺采用不锈钢水尺板和热镀锌钢管,水尺编号和水尺板均采用铆接的方式固定。对库房进行了改造,配备了不锈钢货架,防汛物资摆放整齐有序。测站各种文件、档案、原始记载等均按类别、目录进行了标准存放,测站档案管理上了新台阶。
——视频监控体系建设:2017年完成吴堡、河曲、府谷、丁家沟、横山、甘谷驿、子长、延安8站的视频监控系统建设。2018年完成白家川、申家湾、皇甫、林家坪、高石崖5站视频监控系统建设。2019年完成青阳岔、李家河、曹坪、马湖峪、韩家峁、殿市、高家川、温家川、高家堡、王道恒塔等10站视频监控系统建设。视频监控系统建设采用全网络架构,系统全部网络数字化,通过现有软件平台进行统一管理,实现一个系统管理平台对所有监控点的前端摄像机、硬盘录像机等设备的视频浏览、控制、录像检索和回放等全局管理。系统具有远程图像实时查看功能、信息共享功能、录像存储等功能。
——水文测控中心建设:完成了局机关、榆林勘测局会议室大屏幕显示系统及新办公楼装修、网络布线、办公桌椅等硬件配置。目前正在建设榆林水情中心大屏幕显示系统及水文测控中心大屏幕显示系统,将榆林所属15站加吴堡、白家川共17站纳入测控中心建设。完成了吴堡站大屏幕显示系统及网络布线、服务器建设,初步具备防汛前线指挥功能。
——完善测报质量管理体系:完成了泥沙颗分、水文测验项目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建立与认证。
服务经济社会能力全面提升

为晋、陕、蒙三省28个县市有关部门及时发送水情信息,可根据用户需求随时细化服务,目前服务地方从过去的市级防办精准到县级防办。
在吴堡、府谷水文站公共区域建设了2处测站综合信息展示电子显示屏,以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的形式及时向社会宣传防汛抗旱、水环境保护、水文服务等方面的信息。
积极开拓市场,为社会提供良好服务。为万家寨、龙口、天桥水利枢纽提供了较好的水文监测服务,积极开展了测区内20多家厂矿企业排污口监测,开展了采砂实施方案编制、拟建水利工程防洪评价、工程影响水文监测环境评价等工作。服务对象不断增多,服务项目更为广泛,服务流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在大家的共同期待下,目前中游水文局测报能力前进的步伐正在日益加快。黄河中游测区的干支流水文站,处处呈现出水文测报能力提升带来的改变和成果,以及全局上下群策群力提升水文测报能力的浓厚氛围。在全国人民喜迎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伴随着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中游水文事业发展日新月异,测报水平的提升,大大提升了水文测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也给职工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带来了巨大的提升。(拟稿:王兴盛 审核:陈鸿)